“驼铃声响——丝绸之路艺术大展”从艺术的视角,通过绘画、雕塑、造像、器物等实物,并辅以声音、影像、多媒体等,多个角度来立体呈现丝路艺术的活力。展览大胆创新融入当代视角,使得现当代艺术与古代文物瑰宝同场相邻、传承与创新时空并存,让观众置身于以往完全不同的“丝路时空”,从而感受文明交融与历史演进的震撼之美,透过文物与当下的艺术创造,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处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所在。为更多关注者呈上艺术机构视角的“何以丝绸之路”的时代答案,全新开启丝路叙事方式和观看方式。展览名作荟萃,距今约4000年的新疆小河墓地毡帽质朴神秘;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黄金面具镶嵌着奢华的红宝石;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初唐“宝冠佛”重达7吨,宏雄壮丽;龙门看经寺浮雕罗汉像不仅被收入美术史教科书,被盗海外终回归的经历更是充满传奇;赶路的干饭人胡人吃饼骑驼俑描述着千年前生意人的生活艰辛;唐代的小学生一边抄写《论语》,一边请求先生早放学,回家是孩子最真切的期盼……众星荟萃为公众制造出跨越时空的艺术场域。“丝绸之路”是贸易之路,更是艺术之路,文明之路。马蹄阵阵,驼铃声响,东来西往中多种文化、文明在丝绸之路碰撞,“艺术”以多种方式在丝路沿途传播,生长演变。造像、壁画、书法等这些我们今天视为艺术的载体,最初有着信仰传播、寺院或丧葬装饰、法律文书等功用。历经千年雨打风吹,它们的现实功能如今不复存在,留下形式之美,以文物与艺术之名供后人叹赏。